专题:2024智荟中欧·北京论坛|开放与平衡: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机遇与应对
8月15日,由中欧国际工商学主办的第四届“智荟中欧·北京论坛”在京举行,主题为“开放与平衡: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机遇与应对”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、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黄生主持以“企业出海战略的抉择与优势再造”为主题的圆桌论坛。
黄生教授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,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,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从最初的40多亿元增长至如今的8.5万亿元左右,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8%,远高于国内GDP的年均增长率。近年来,即使在体量已非常庞大的情况下,每年的增长率依然能保持在两位数水平,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强劲势头与巨大潜力。
但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越来越快,也面临着地缘政治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。据咨询公司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了13%,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却下降了20%。黄生表示:“这意味着结构性的变化也已有体现,而且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将是长期的。”
黄生指出,出海企业在进行本地化运营时,尤其需要考虑当地的营商环境。例如,中国汽车产业在欧洲市场倾向于在当地建厂,但由于地缘政治等原因,是否在美国建厂需要慎重对待。而同样在美国、加拿大之外的美洲市场,受地缘冲突影响较小的其他地方,例如墨西哥,中国企业当地建厂、当地销售已成为潮流。
对于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关系问题,黄生认为二者并不冲突,而应该是一个相生相融的关系。“文化上应该也要进行中西结合,不能只过度强调有控制权企业的中方文化。也可以归结为六个字,即共存、共生、共益。”黄生表示,基于此,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才能越走越顺。
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标签: #中欧